中秋二首 其二

徙倚中庭怯晚寒,为怜今夜月团栾。
蟾光不辨芦花白,镜影还流桂子丹。
诗酒徘徊消客思,风雷倏忽过云端(夜半忽大雨如注)。
嫦娥如许重回首,明远楼前尽可看(来秋为乡试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中秋节时所作,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中秋之夜的美丽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徙倚中庭怯晚寒”描述了诗人在庭院中徘徊,虽然有些害怕晚上的寒冷,但还是被美丽的月色所吸引。这里的“徙倚”就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第二句“为怜今夜月团栾”直接点明了诗人为月亮的圆润而感动。中秋节的月亮象征团圆,诗人大致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

接着两句“蟾光不辨芦花白,镜影还流桂子丹”,诗人以“蟾光”比喻月亮,以“芦花白”和“桂子丹”来形容芦花和桂花的颜色。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月光下的景色之美。

第五句“诗酒徘徊消客思”则表现了诗人在酒后诗歌的灵感,以及借酒消愁的情感。诗人希望通过饮酒作诗来减轻乡愁。

最后一句“风雷倏忽过云端(夜半忽大雨如注)”,描述了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里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变化比作人生中的突然变化。

最后一句“嫦娥如许重回首,明远楼前尽可看(来秋为乡试年)”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想象着中秋之夜的月亮会再次出现在明远楼前,并且用即将到来的乡试考试来暗示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中秋夜的景色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团圆、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变化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