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阎士和李蕙冬夜重集

郡理日闲旷,洗心宿香峰。
双林秋见月,万壑静闻钟。
佩玉行山翠,交麾动水容。
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繁忙政务之余,来到山中寺庙与友人相聚的闲适场景,展现了古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郡理日闲旷"直接点明主题:平日处理政务的官员难得清闲。这里的"洗心"二字用得巧妙,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给心灵做个SPA",来到香火缭绕的山寺就能净化心灵。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美的画面:秋夜的双林寺能看到皎洁的月亮("双林秋见月"),静谧的山谷里回荡着钟声("万壑静闻钟")。官员们佩戴的玉饰映着苍翠山色("佩玉行山翠"),挥动衣袖时倒映在水中的身影随之摇曳("交麾动水容")。这些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宁静,就像一组电影镜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没想到我们这些忙于政务的人("股肱守"指重要官员),也能像世外高人一样相聚在这尘世之外的地方。这种感慨就像现代上班族偶尔逃离城市,在乡间找到片刻宁静时的感叹。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古代官员在责任与闲适之间的平衡智慧。诗人没有抱怨公务繁忙,而是珍惜难得的清闲时刻,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诗中"秋月"、"钟声"、"山翠"、"水容"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