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太湖的苍茫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理想遥远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冬日太湖的空旷寂寥。诗人用"漫漫"形容太湖的广阔无边,用"役役"表达人生如劳役般匆忙。霜雪覆盖大地,连芬芳的花椒树都光秃秃的无法采摘,营造出萧瑟的冬日氛围。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芦苇枯黄昭示季节变换,群山苍翠、湖水澄白的景象亘古不变,形成强烈对比。这里暗含"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哲思。
第三部分(后四句)写精神追求。诗人感叹理想中的仙境(燕台、玄圃)遥不可及,但最终选择保持高洁品格。"吸沆瀣"指饮用露水,象征高洁;"结松柏"表示要与松柏为伴,寓意坚守节操。
全诗通过冬日太湖的实景描写,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人在永恒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对时光飞逝的惆怅→最终超越现实困境,追求精神升华的心路历程。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展现的豁达——明知理想难达,仍要坚持高尚的品格追求。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