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开封(古称夷门)的衰败景象,表达了对战国时期侠义精神的追忆和对现实世风日下的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曾经魏国的黄金台(象征富贵)早已消失,汴河水也一去不返。当年为信陵君执缰绳的守门人(指侯嬴),如今再也找不到像信陵君那样的明主了。这里通过"金何在""无还期"等词语,营造出强烈的物是人非感。
中间四句继续渲染沧桑感:这些往事已过千年,如今只剩萧瑟秋风。当年朱亥挥锤的市集(指侠士朱亥锤杀晋鄙处)变得凄凉,侯嬴的祠堂也荒芜了。诗人用"凄其""荒哉"等感叹词,强化了今昔对比的冲击力。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现在的权贵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侠烈精神至今仍令人向往。想到当年信陵君"虚左以待"(空出左边尊位)的真诚礼遇,再看当下人们装模作样的做派,实在可笑。末句"叱咤良可嗤"用讽刺口吻,暗指当代人只会表面张扬,却无真正的侠义精神。
全诗以开封古迹为切入点,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战国侠士风骨的敬仰,又暗讽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虚伪。诗人将千年历史压缩在秋风荒祠的意象中,让读者在沧桑感中自然体会到他对真诚侠义精神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