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山外人烟渐密

逃空喜足音,飞鸟欲投林。午树垂云幕,秋秧出水针。

我思谋野获,今悔入山深。口腹滋生累,徒为越鸟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向往隐居到后悔入山的心路历程,用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矛盾,非常真实动人。

前两句用"听到脚步声就开心""飞鸟急着回巢"两个画面,生动表现了隐居者孤独寂寞的状态——连陌生人的脚步声都成了安慰,就像疲惫的鸟儿渴望归巢。

中间四句用夏日浓荫和秋日秧苗两个季节意象,形成巧妙对比:浓密的树荫像幕布笼罩,是诗人当初选择隐居时向往的幽静;而秧苗破水而出如同细针,暗示时间流逝,此时诗人已开始动摇。

最后四句直白道出后悔:原以为隐居能获得心灵自由,现在才发现深山生活反而成了负担。就像南方鸟儿在北方哀鸣一样,自己这个"山外人"终究无法真正融入山林生活。

全诗妙在用"脚步声""鸟归巢""秧苗"等日常可见的事物,把抽象的人生选择写得具体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普遍体验——我们都有过对某种生活充满幻想,真正体验后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这种坦诚面对内心矛盾的态度,让古诗说出了现代人的心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