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汤泉院壁

黄山胜地烟霞明,朱砂泉暖肌肤醒。
鸟声不断山不坏,今人古人徒营营。
暂来谁更辞硗确,抖擞尘缨聊澣濯。
灵泉去病功绩深,无人复创为高阁。

现代解析

《题汤泉院壁》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美景和汤泉的神奇功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的开头描绘了黄山的壮观景象:“黄山胜地烟霞明”,黄山的烟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接着提到“朱砂泉暖肌肤醒”,朱砂泉温暖的泉水让人感到舒适,仿佛唤醒了肌肤的活力。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黄山的自然美景,还点出了汤泉的神奇功效。

接下来的两句“鸟声不断山不坏,今人古人徒营营”,作者通过鸟鸣和山的永恒不变,来对比人类的忙碌与无常。鸟儿的叫声不断,山峦也始终屹立不倒,而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在忙碌奔波,徒劳无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暂来谁更辞硗确,抖擞尘缨聊澣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既然暂时来到这里,谁还会再嫌弃这里的艰苦呢?拍拍身上的尘土,暂且在这里洗涤一下心灵。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态度。

最后两句“灵泉去病功绩深,无人复创为高阁”,作者赞美了汤泉的神奇功效,它能祛病强身,功效显著。然而,尽管汤泉如此神奇,却没有人再为它建造高阁来彰显其价值。这里或许隐含了作者对人们忽视自然恩赐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山和汤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随遇而安、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诗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简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