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游洞霄》描绘了诗人游览洞霄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这片神秘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人开门见山地提到了“洞天福地萃名山”,直接将洞霄山比作人间仙境,强调了它的美丽和神圣。他接着说自己一直渴望登临此地,但始终未能如愿,显得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山中的景象:“五殿香严如在帝,九山青锁若为关。”这里的“五殿”可能指山中的庙宇,香火缭绕,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仿佛天帝就在其中。而“九山青锁”则描绘了周围群山的壮丽,像是一座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净土。
然后,诗人回忆起了山中的传说:“岩前鸣凤当年事,野外骧龙反掌间。”凤凰和龙都是神话中的灵兽,象征着祥瑞和力量。诗人通过这些传说,进一步渲染了洞霄山的神秘和灵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自顾武夷香火吏,真祠梦想不容攀。”他自比为武夷山的香火吏,虽然掌管着香火,但心中对真正的仙境仍然充满向往,却又觉得自己无法企及。这种情感既有对自然神圣的敬畏,也有对自己渺小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局限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描写,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情感丰富,引人深思。
汪立中
宋庆元鄞县人,字强仲。汪大猷子。宁宗嘉定七年进士。官武义丞,调荆门签判,历知华宁县、武冈军,入为太府少卿。理宗宝庆三年,擢直宝谟阁知徽州。工诗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