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题句(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红云四照酒光浓,开宴蓬莱顶上峰。
手拨劫尘看世界,茫茫人海战群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仙山楼阁中举办的奢华酒宴,但背后暗含对动荡时局的深刻观察。

第一句"红云四照酒光浓"用绚丽的晚霞和晃动的酒光,营造出宴会热闹奢华的氛围。第二句"开宴蓬莱顶上峰"直接把宴会地点搬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山顶峰,突显出这场宴会不同寻常的规格。

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从醉生梦死的宴会中抽离出来,像拨开迷雾般看清了现实世界——"茫茫人海战群龙"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比喻,把当时社会各派势力激烈争斗的局面生动呈现出来。特别是"群龙"这个意象,既显示出争斗者的不凡身份,又暗示着这场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前两句极尽铺陈宴会的华美,后两句突然揭开繁华表象,暴露出社会的真实乱象。这种强烈对比就像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画卷,通过一场纸醉金迷的宴会,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动荡与不安。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