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首先,“上邪,天高高,曷为乎人戴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天是那么高远,为什么人们还要仰望它、依赖它呢?这里暗示了人们对命运的依赖,但同时也表现出对这种依赖的不满和质疑。
接下来,“人怒我怼天,弃之不我爱。”意思是说,当人们感到愤怒时,往往会责怪上天,认为上天抛弃了他们,不再关爱他们。这里的“弃之不我爱”表达了一种被命运抛弃、无人关爱的孤独感。
然后,“夸父逐日,极乎西濛。”夸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追逐太阳的人物,这里借用夸父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理想或目标的追求。但“极乎西濛”暗示了这种追求的艰难与无果,象征着即使努力奋斗,最终可能也会陷入迷茫或失败。
“念子不归,晚食告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思念的人不回来,而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连晚饭都难以保障。这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助。
最后,“吁嗟乎北林,林有晨风。”北林象征着一种寂静、荒凉的景象,而“晨风”则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这里可以理解为,尽管生活充满了无奈和困境,但依然有一丝希望或慰藉存在,如同晨风带来的一丝清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命运、生活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希望的期待。它既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也展现了他们面对命运时的坚韧与不屈。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