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 其二

旅食多归梦,庭帏正北悬。
重来轻齿发,千里入烽烟。
书画江城市,弓刀塞草天。
至今明月夜,无地拜啼鹃。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不忘 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战乱带来的漂泊与无奈。

首联“旅食多归梦,庭帏正北悬”直接点出游子的处境:在外漂泊谋生,常常梦到回家,而家中的亲人(庭帏代指父母或家人)正在北方翘首以盼。这里的“悬”字用得巧妙,既形容家人牵挂的心悬着,也暗示游子内心的不安。

颔联“重来轻齿发,千里入烽烟”写时光飞逝,人已衰老(齿发代指年龄),却不得不再次踏上千里征途,卷入战火(烽烟)。这两句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乱世中身不由己的悲凉。

颈联“书画江城市,弓刀塞草天”通过对比,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一边是江南城市中闲适的书画生活,另一边是边塞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这种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战乱对平静生活的破坏。

尾联“至今明月夜,无地拜啼鹃”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如今每到月明之夜,连一块可以祭拜啼鹃(象征思乡或亡亲)的土地都找不到。这里的“无地”既指物理空间的缺失,也暗喻精神家园的荒芜,将游子的哀伤推向极致。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通过“归梦”“烽烟”“明月”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乱世中人对家乡的眷恋、对和平的渴望,以及无法归家的痛苦。诗人没有直接呐喊,而是用含蓄的画面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乡愁和时代之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