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诗中,桑树和柘树在堤岸上悠然生长,晚风和晴朗的景色让农事不受干扰。高处的织机仍在忙碌,织着蚕丝,而山坡下,饥饿的农夫遇到了送饭的妻子,展现了农家的勤劳与温馨。
接着,诗人描绘了杏树满林,羊酪熟透的景象,麦田里凉爽,野鸡低飞,这些都是丰收的象征。最后两句“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天意的信任,认为生活中的快乐与死亡都是命中注定,只要坚定信念,不迷失方向,就能坦然面对一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思,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它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平凡的日子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