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巡诗① 其十一

杵臼轻敲似远砧,小鬟⑴三五夜深深。
可怜时办晨炊米,云磬霜钟咽竹林⑵。

现代解析

《台湾纪巡诗 其十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首句“杵臼轻敲似远砧”,用“杵臼”和“远砧”的对比,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杵臼是日常生活中用来捣米的工具,而“远砧”则让人联想到远处的捣衣声。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仿佛连捣米的声音都变得遥远而轻柔。

第二句“小鬟三五夜深深”,进一步点明了时间——深夜。小鬟指的是年轻的女孩,三五成群,或许是在忙碌着家务。夜晚的深沉与女孩们的忙碌形成了对比,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第三句“可怜时办晨炊米”,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女孩的同情。她们在深夜里还要为第二天的早饭准备米,这种辛劳让人感到心疼。诗人通过“可怜”一词,表达了对她们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

最后一句“云磬霜钟咽竹林”,将视线从人物转向自然。云磬和霜钟都是寺庙中的法器,象征着宁静与肃穆。竹林在夜晚显得更加幽静,仿佛在低语。这一句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与前三句形成呼应。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生活艰辛的同情与对自然宁静的赞美。诗人通过声音、人物和自然的巧妙结合,展现了生活中的苦与美,让读者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