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马

滇马推乌蒙,以缺耳为记。
牧养草海中,往往有上驷。
昔者我从征,持筹东乌行。
选骏得紫骝,矫健神彩生。
骑之历岩壑,所向无陂平。
两载共锋镝,真堪托死生。
逸足固难别,天机遗琐屑。
追风𥬞浮云,未必无蹄齧。
区区辨骊黄,转多困盐辙。
世无九方皋,骐骥空呜咽。

现代解析

这首《乌蒙马》用生动的马匹形象,道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读来既豪迈又心酸。

前八句是作者对战马的深情回忆:云南乌蒙山的马匹以缺耳朵为标记,看似普通却藏着良驹。诗人曾骑着选中的紫红色骏马翻山越岭,在战场上生死与共。这里用"真堪托死生"五个字,把战马写得像战友般可靠,让人感受到人马之间深厚的情谊。

中间六句笔锋一转,道出人才被埋没的无奈:真正的千里马往往被细节耽误(比如耳朵缺一块),就像追风的骏马也可能失蹄。世人总爱纠结皮毛特征("辨骊黄"指相马时计较毛色),反而让良驹困在拉盐车的卑微处境里。这里用"困盐辙"的比喻特别形象——让千里马去拉货,就像让将军当小兵。

最后两句发出沉重叹息:世上没有伯乐(九方皋是古代相马大师),再好的骏马也只能对着天空哀鸣。诗人表面写马,实际是在为所有怀才不遇者发声。就像现代社会,多少人因为学历、出身这些"缺耳朵"的标记被忽视,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全诗最妙的是把马写活了:紫骝马的神采、战场上的忠勇、被埋没的不甘,都透着人格化的魅力。而最后"空呜咽"三个字,让整首诗的豪气化作一声穿越古今的叹息,至今读来仍令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