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瘿公(甲子)

论诗畴昔本寻常,今日回头辄可伤。
十载郡斋相过地,数竿檐竹已成行。
老逢国乱君先免,溘至秋分(君逝日秋分。)露更苍。
莫说平生康济愿,区区文字恐流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亡友"瘿公"的作品,通过今昔对比和日常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深切悲痛。

开篇"论诗畴昔本寻常"四句,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深沉的哀思:过去我们讨论诗歌本是平常事,如今回想却令人心碎。那曾经一起走过的庭院小径,屋檐下新长出的几丛竹子,都成了刺痛回忆的见证。这里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只是通过"十载郡斋""数竿檐竹"这些具体场景,就让读者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凄凉。

中间"老逢国乱君先免"两句构思巧妙:在动荡年代,友人先走一步看似"免"受苦楚,但秋分时节的寒露更显苍凉。这里把个人悲痛与时局动荡结合,用"溘至"(突然来到)强调死亡的无常,用"露更苍"的景物暗示心境。

最后两句尤为感人:别说你平生济世安民的抱负了,现在连你写的文章都难以保全。这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通过"区区文字恐流亡"的担忧具体呈现出来,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

全诗没有痛哭流涕的激烈表达,而是像和老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让竹影、寒露这些日常意象承载厚重情感。这种克制的抒情方式,反而让悲痛显得更加真实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