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除夕

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
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
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
怪杀虚堂儿女辈,邀人守岁恼人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庚子年(1900年)除夕夜的悲惨景象,通过对比传统节日的喜庆与现实苦难,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痛苦。

前两句写人们忙着祭灶神、祈求丰收,看似热闹的过年场景。但紧接着笔锋一转,点出残酷现实:整个冬天没下过雨(预示灾荒),米价飞涨("五斗直三钱"指物价畸高)。

中间两句用强烈对比:地上黄金都被搜刮干净(讽刺朝廷横征暴敛),边境却堆满戍边战士的白骨(暗示战争不断)。最后两句突然转到自家场景:不懂事的孩子还在吵闹着要守岁,更反衬出大人内心的痛苦(既为生计发愁,又为时局忧心)。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用节日喜庆反衬民间疾苦 2. 通过"无雨-米贵-征敛-战乱"的因果链,揭示社会危机根源 3. 最后用孩童的天真对比成年人的绝望,让悲凉感更深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春节发朋友圈:"朋友圈都在晒年夜饭,我家楼下却躺着饿晕的农民工,孩子还缠着要买新手机"——用节日欢乐对照现实心酸,效果震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