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现代解析
《塞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出征边疆的复杂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的开头,将士东出卢龙塞,踏上征程,心中却感到孤独和思乡。边疆的防御工事连绵万里,汉军依旧在防备胡人的入侵。北方的尘土飞扬,敌骑南下,局势紧张。将士认为,长期战斗并非上策,而和亲也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他怀念曾经的李将军,李将军曾率军扫荡大漠,一战擒获敌首,威震四方。
将士心中充满了报国之志,渴望效仿李将军,为国家献计献策。然而,他独自倚剑,无人倾诉,面对关河,内心郁结难解。这首诗通过将士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报效国家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身处边疆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反思,还有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将士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