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洞庭湖》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面对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明湖纳宇宙,春思满楼台”,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仿佛能容纳整个宇宙。春天的思绪也随着湖水蔓延,充满了楼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和春意的盎然。
颔联“沙鸟一行去,风帆千里来”,写的是湖面上的景象。一行沙鸟飞过,象征着自由和远方;风帆则代表着远方的船只,千里之外的人们也来到这里,共同欣赏这片美景。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湖面的繁忙与宁静。
颈联“平生眼今饱,落日首重回”,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满足与感慨。作者感叹自己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色,如今终于饱览美景,心中充满了满足感。然而,落日又让人不禁回首,感叹时光的流逝。这句诗既有一种对美景的赞叹,又有一丝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尾联“会趁江山约,还愁白发催”,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作者希望能够趁着江山美景依旧,继续享受生活,但同时也担心时间的流逝,白发的催生让人感到焦虑。这句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隐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感受到洞庭湖的壮丽,也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