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晚泊

落日山阴道,孤舟带远汀。
秋林红叶重,夕浦黑风腥。
客梦砧前断,渔歌镜里听。
来朝馀兴在,何处访兰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江边停船图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旅人的孤寂与对文化圣地的向往。

开篇"落日山阴道,孤舟带远汀"像电影镜头般展开:夕阳下的山路上,一条小船静静停靠在延伸的汀洲旁。这里"带"字用得巧妙,仿佛小船牵着长长的汀洲,暗示着漂泊的漫长。

中间四句调动多重感官:视觉上是"红叶重"的浓烈秋色,触觉上是"黑风腥"的阴冷江风,听觉中传来捣衣声打断客梦,渔歌又在如镜的水面回荡。这些描写形成冷暖对比——热烈的红叶与阴冷的风,打断的客梦与悠扬的渔歌,生动展现了旅途中的复杂心绪。

结尾笔锋一转,从萧瑟秋景跳转到对兰亭的期待。诗人将未尽的游兴寄托在"书圣"王羲之的兰亭,这个文化符号的突然出现,让整首诗从写景升华到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特别是"馀兴"二字,透露出尽管旅途孤寂,但对美好事物仍保持向往的积极心态。

全诗就像一组蒙太奇画面:从落日孤舟的现实场景,到红叶黑风的强烈意象,最后定格在虚写的兰亭。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短短四十个字既呈现了具体景致,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