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作 其一

嚼得蓬山一片冰,此心终不染炎蒸。
寓形逆旅端如客,断酒长年略似僧。
徙倚閒吟萝径月,跏趺静对竹窗灯。
早年计失由婚宦,布袜青鞋悔未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追求内心清净、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状态,同时流露出对早年选择的遗憾。

前两句"嚼得蓬山一片冰,此心终不染炎蒸"用吃冰块的比喻,说自己内心始终保持清凉,不会被世俗的浮躁所影响。"蓬山"是传说中的仙山,暗示追求超脱的境界。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这种清修生活:把自己看作人生旅途的过客,长期不喝酒像个僧人;在月光下的藤萝小径漫步吟诗,盘腿静坐在竹窗灯前打坐。这些画面都透露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是反思:年轻时因为结婚和做官耽误了理想,现在很后悔没能穿着简朴的布鞋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布袜青鞋"象征隐士的简朴装束,表达了对另一种人生选择的向往。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人到中年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炎热的世俗和清凉的内心,突出了保持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