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偶作

天阙何巍巍,脩廊接高阁。
冠佩相追随,何曾叹离索。
值此夏日长,深居净炎歊。
仰惭昔人言,兼有天人乐。
泛观百氏书,得意时一噱。
新水涨玉河,流云度朱箔。
农家望甘雨,缘知夜来落。
阶草回枯荄,盆荷承嫩萼。
欣欣耳目间,群物俱有托。
安知宿麦空,孰与求民瘼。
悠然发孤咏,薰风动檐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夏日史馆中的闲适生活,同时暗含对民生疾苦的思考。

开头描写皇宫建筑的高大雄伟,官员们衣冠整齐地往来其间,暗示作者身处权力中心却并不感到孤独。夏日炎炎时,他在清凉的史馆中避暑,享受读书的乐趣,偶尔读到有趣处还会发笑。窗外玉河水涨,薄云飘过朱帘,呈现一派闲适景象。

接着笔锋一转:农民盼来了夜雨滋润庄稼,台阶边的枯草重新发芽,盆中荷花也长出嫩芽,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但作者突然想到:谁又知道麦田其实已经歉收?谁真正关心百姓的困苦呢?最后以独自吟诗、听风铃作结,留下淡淡忧思。

全诗妙在两种意境的对比:前半段是官员的雅致生活,后半段是隐藏的民生忧虑。通过"盆荷"与"麦田"的对比,揭示出上层社会的安逸与底层百姓困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屋檐下的风铃声既像是自然的天籁,又像是作者心中对民生的叩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