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申相公诗

早学相如赋上林,一官未久竟抽簪。
自怜白首耽云卧,不逐金门混陆沉。
松菊长依三径好,蒹葭独钓五湖深。
倦游我亦思吴苑,惜别那堪更越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从追求功名到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充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开头两句说主人公早年像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一样苦读诗书想当官,但做官没多久就主动辞职了("抽簪"是摘下官帽的意思)。这里用"竟"字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原以为能做一番事业,结果发现不适合自己。

中间四句是归隐后的生活写照:虽然头发白了却享受山居生活,不再为了功名在京城随波逐流。院子里种着松菊(象征高洁),像陶渊明一样过着田园生活;有时也学渔夫在芦苇荡里独自垂钓(用蒹葭、五湖这些意象营造出闲适意境)。"混陆沉"这个说法很生动,把官场比作让人沉沦的泥潭。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现实:诗人说自己在外漂泊久了也想回苏州老家(吴苑代指江南),但此刻面临分别,听到越地的歌声更添伤感。这里藏着矛盾心理——既向往归隐,又对当下的人际关系有所留恋。

全诗妙在把人生选择说得既洒脱又真实:辞职不是失败而是主动选择,田园生活不是摆拍而是真享受,最后流露的乡愁又让人看到文人柔软的一面。用"松菊""蒹葭"这些经典意象,短短几句就勾勒出理想生活的模样,比直接说"我要隐居"高级多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