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龚海峰先生浚渠留别筹边三图

百年桑梓论耆献,循吏儒林是我师。时棘诏求兵事策,燹馀人话去思碑。

独怜大用生才靳,却羡潜盘入仕迟。鸿雪满前元亦寄,萧条乍喜见须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一位名叫龚海峰的先生的敬仰和感慨。龚海峰是一位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他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有成就,还在学术上有建树,是作者心中的榜样。

首联“百年桑梓论耆献,循吏儒林是我师”,作者提到龚海峰在地方治理和学术上的贡献,认为他是自己学习的楷模。“百年桑梓”指的是故乡,“耆献”则是指年高德劭的人,这里用来形容龚海峰在家乡的威望。

颔联“时棘诏求兵事策,燹馀人话去思碑”,描写了在战乱时期,龚海峰被征召去为军事出谋划策,而战火过后,人们仍然怀念他,为他立碑纪念。这表现了龚海峰的才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颈联“独怜大用生才靳,却羡潜盘入仕迟”,作者感慨龚海峰的才能和智慧,认为他本应该被重用,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发挥其才能。“潜盘”指的是隐居,这里指龚海峰迟迟未能进入仕途。

尾联“鸿雪满前元亦寄,萧条乍喜见须眉”,作者通过“鸿雪”比喻龚海峰的智慧和才能,认为即使他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他的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存在。最后,作者在萧条中看到龚海峰的画像,感到一种突然的喜悦,仿佛见到了他本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龚海峰的描绘,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敬仰,以及对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遗憾。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精神力量和不朽影响的肯定。诗词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对龚海峰的深刻敬意和对他命运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