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杂咏 其二

为客家千里,思归月满楼。
木犀开欲尽,病里过中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客居他乡的病人,在病中度过中秋时节的孤独与乡愁。

前两句"为客家千里,思归月满楼"直接点明主题:诗人远离家乡千里之外,望着中秋的满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月满楼"这个画面很美,但越是团圆明亮的月光,越衬托出独在异乡的寂寞。

后两句"木犀开欲尽,病里过中秋"更添一层忧伤:桂花(木犀)都快开败了,暗示中秋已近尾声,而诗人却在病中虚度了这个本该团聚的节日。"病里"二字尤其让人心疼,生病时最想家,却偏偏不能与亲人相聚。

全诗短短20个字,用中秋月、桂花这些典型意象,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无奈,都浓缩在病榻望月的场景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