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林岩叟挽词

谁学陶朱去,梅花古戍旁。
平生疎几杖,哀曲损肝肠。
稚子青衿隽,东床绿袖长。
四更笳鼓动,月白水茫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逝者(林岩叟)的人生片段,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全诗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首联"谁学陶朱去,梅花古戍旁"用范蠡(陶朱公)的典故,暗示逝者像范蠡一样淡泊名利,在梅花盛开的边塞之地安度晚年。这里没有直接说逝者高尚,但通过典故让人感受到他的品格。

颔联"平生疏几杖,哀曲损肝肠"说逝者生前不依赖拐杖(象征独立坚强),如今哀伤的挽歌让人肝肠寸断。前句写其生前的硬朗,后句写死后亲友的悲痛,形成强烈对比。

颈联转到家庭场景:"稚子青衿隽,东床绿袖长"。通过描写穿着学子服装的聪明孩子和穿着绿袖长衫的女婿,展现逝者留下的家庭温暖。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他虽然离去,但生命通过家人得以延续。

尾联"四更笳鼓动,月白水茫茫"是最动人的画面:深夜的笳鼓声(可能是送葬的声响)与月光下茫茫水面,营造出空寂辽远的意境。这个结尾没有直接说悲伤,但通过景物描写,让离别的哀愁自然流露。

全诗妙在"藏情于景"——没有直接哭诉多么悲痛,而是通过梅花、古戍、稚子、月光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怀念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直白的哀悼更有感染力,展现了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