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烈妇张魏卷子
夷叔入首阳,三纲振天下。
道丧蔚中兴,横流遏奔吒。
国家有不幸,忠义辈出之。
高光烛汗简,壮节友天维。
荆楚多世家,忠臣求孝子。
遗烈及妇人,从容见张魏。
城围身兀隉,城破天轩轾。
岂苟殉辱生,不渝以义死。
至今古城曲,猎猎阴风起。
惟此涵育民,仁恩戴百祀。
蜂虿始蜿蜒,流毒相胥靡。
忠臣雄血食,烈女光徽懿。
千载岂寥寥,斯人绍贞轨。
丑儒位公侯,隐忍为狐媚。
欲持鲁连节,遂短冯道气。
何幸一妇人,愧彼天下士。
泰山镌我辞,庶足寿万纪。
道丧蔚中兴,横流遏奔吒。
国家有不幸,忠义辈出之。
高光烛汗简,壮节友天维。
荆楚多世家,忠臣求孝子。
遗烈及妇人,从容见张魏。
城围身兀隉,城破天轩轾。
岂苟殉辱生,不渝以义死。
至今古城曲,猎猎阴风起。
惟此涵育民,仁恩戴百祀。
蜂虿始蜿蜒,流毒相胥靡。
忠臣雄血食,烈女光徽懿。
千载岂寥寥,斯人绍贞轨。
丑儒位公侯,隐忍为狐媚。
欲持鲁连节,遂短冯道气。
何幸一妇人,愧彼天下士。
泰山镌我辞,庶足寿万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张魏的刚烈女子在国家危难时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故事,同时讽刺了那些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伪君子。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立意(前四句):
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点明“忠义”是支撑天下的道德准则。即使世道衰败,忠义之士也能力挽狂澜。
2. 歌颂张魏(中间大部分):
- 先铺垫背景:国家危难时,忠义之人就会涌现。荆楚之地(湖北一带)历来多忠臣孝子,而张魏作为女子继承了这种精神。
- 具体描写:城池被围,她岿然不动;城破后,她从容赴死,不愿苟且偷生。至今古城阴风阵阵,仿佛在诉说她的壮烈。
- 高度评价:她的忠烈堪比古代英烈,连毒虫(比喻小人)都畏惧她的精神。一个女子尚且如此,更显得那些变节的“丑儒”(伪君子)可耻。
3. 讽刺对比(后六句):
痛骂那些身居高位却贪生怕死、阿谀奉承的“丑儒”,他们连一个女子都不如。张魏的事迹足以让天下士人羞愧。
4. 结尾升华(最后两句):
希望将这首诗刻在泰山上,让张魏的精神永垂不朽。
诗歌的魅力在于:
- 强烈的对比: 用张魏的刚烈反衬“丑儒”的卑劣,爱憎分明。
- 生动的画面感: “猎猎阴风起”让人仿佛看到古城肃杀的场景,感受到悲壮的气氛。
- 深刻的思想性: 不仅赞美忠烈,更批判了丧失气节的知识分子,具有警世意义。
现代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气节和操守是人格的脊梁。面对困境,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妥协,而历史终将铭记那些坚守正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