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其美联

我非郭汾阳,被囚遇救恩难报;
公又宋渔父,为国捐躯死自生。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革命烈士陈其美的作品,用对比和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与敬仰。

上联"我非郭汾阳,被囚遇救恩难报"中,作者自比唐代名将郭子仪(封汾阳王),但谦虚表示自己不如郭子仪那样有能力。这里暗指陈其美曾营救过作者(或革命同志),而作者深感这份恩情难以报答。用历史人物作比,既体现感恩之情,又暗示陈其美如同郭子仪一样是救国英雄。

下联"公又宋渔父,为国捐躯死自生"将陈其美比作宋教仁(号渔父)。宋教仁是民国初年遇刺的革命家,这个比喻既点明陈其美和宋教仁一样为革命牺牲,更用"死自生"三字点出革命烈士精神永存——肉体虽死,但精神长存人间。

全联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类比,既展现了陈其美的历史地位(堪比郭子仪、宋教仁),又表达了"革命精神不死"的信念。语言简洁有力,用典自然贴切,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是一副情感真挚、立意深远的挽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