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鲁公铜印歌

鲍髯老眼海月明,勘书烛古无遁情。手磨铜章是唐制,瘦蛟贯钮铿有声。

土花苍寒周四角,篆勒玉箸文真卿。当公出守遘时衅,贼噪平原击鼓震。

车书如火上蜡丸,夏云无光照银印。此非官印用必常,势欲从公与城殉。

得全一郡宁非天,白头再见中兴年。摩崖碑中印合缝,《乞米帖》后钤余笺。

平生忠信凭遗物,千载劫灰不磨灭。子孙失守鬼神护,岂独老髯深爱惜。

当时不容公亦得,不死卢杞死希烈。靴中几作临淮刀,怀内何惭太尉笏。

印乎印乎无口说,饮鸩踏火完公节。

现代解析

这首诗《颜鲁公铜印歌》通过描述一枚唐代铜印,展现了颜真卿的忠诚与气节,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烈精神的敬仰。

首先,诗人用“鲍髯老眼海月明”来形容一位老者的目光如海月般明亮,他在古书中寻找历史的踪迹,手中握着一枚唐代的铜印。铜印上刻着颜真卿的名字,象征着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诗人提到颜真卿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岗位,面对贼寇的威胁,他毅然决然地用蜡丸传递紧急文书,展现了他在危难时刻的勇敢与智慧。诗中提到的银印和铜印,象征着颜真卿的官职和职责,也暗示了他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颜真卿的敬仰,认为他能够保全一郡百姓,是天意的安排。颜真卿在中年之后再次为国家效力,他的事迹被刻在摩崖碑上,他的书信《乞米帖》也被后人珍藏。这些遗物见证了他的忠诚和信仰,即使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依然没有被磨灭。

最后,诗人感叹颜真卿的子孙虽然失去了这枚铜印,但鬼神却保护了它,这不仅是诗人对铜印的珍惜,更是对颜真卿精神传承的敬仰。颜真卿在历史上虽然遭遇不幸,但他的气节和忠诚永远留存,正如诗中所说:“靴中几作临淮刀,怀内何惭太尉笏”,颜真卿的忠诚如同他怀中的刀和笏板,永远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铜印的描述,展现了颜真卿的忠诚与气节,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烈精神的敬仰。通过这枚铜印,诗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历史中屹立不倒的英雄形象,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