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

世情那可问,青岁欲移家。
鱼得陶公法,耕烧庞老畬。
种桃求汉核,食枣慕齐花。
醉卧沧浪曲,科头看日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语言质朴却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前两句直白道出"受不了这世俗的套路,年轻时就想着搬家"的叛逆心声。诗人用"鱼得陶公法"这个典故(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暗示自己要像发现桃花源的渔夫那样寻找净土。接着用庞德公(东汉隐士)烧荒种田的典故,展现自给自足的农耕蓝图。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典故却毫不晦涩:"种桃"暗指王母蟠桃(象征长生),"食枣"化用安期生食巨枣(象征仙缘),"沧浪曲"引用《楚辞》渔父歌(象征超脱)。这些意象堆叠出既想修仙又爱田园的矛盾心理,就像现代人既想躺平又渴望成就的复杂心态。

最后两句最妙:散着头发醉看夕阳,这个潇洒不羁的特写镜头,把逃避现实的无奈转化成了诗意栖居的浪漫。全诗就像古代版的"逃离北上广"宣言,用神话典故包装着最朴素的愿望——找个地方,按自己的方式活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