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寝

井迳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午后小憩时的闲适状态和内心感悟,充满生活哲理。

前两句写生活环境:门前小路长满杂草懒得清理,连拄着的青藜拐杖也疲倦地靠在一边。这里用两个细节(荒芜的小路、闲置的拐杖)生动展现了主人公慵懒的生活状态。

中间四句是人生感悟:人生百年不过如此("唯有且"),世间万事都没什么大不了("总无如")。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蕉中鹿"指真假难辨的事物(典出庄子),"屋上乌"指不祥之物(典出《诗经》),表示把烦恼都抛开。诗人用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放下执念,别为虚妄的事情烦恼。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场景:正午阳光透过窗户,独自午睡时常常梦到华胥国(传说中无忧无虑的理想国度)。这个结尾很妙,把前面所有的人生感悟都融入了寻常的午睡场景中,让整首诗既有哲理又不失生活气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普通的午睡场景,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智慧——生活不必太较真,学会放下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诗人没有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画面和巧妙的典故,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