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召赴行宫钦赐御书程子视箴一幅恭纪十六韵
警跸除黄道,周庐列紫垣。
勤民同舜禹,迈德媲羲轩。
户户安淳俗,人人觐至尊。
万几多暇豫,八法自腾鶱。
龙凤争跳荡,虹霓互吐吞。
祥光昭法象,健体恊乾元。
挥霍风云势,涵濡雨露痕。
尧文纷焕采,宓画久穷源。
遍渥奎章赐,仍传诏旨温。
颁来皆琬琰,捧出尽瑶琨。
下逮惭孤梗,殊荣荷九阍。
瞻天初见日,学古莫窥藩。
箴守儒家说,书惊御笔援。
祗承虽往训,敬凛即王言。
拜舞随寮寀,珍藏示子孙。
传家何以报,世世颂君恩。
勤民同舜禹,迈德媲羲轩。
户户安淳俗,人人觐至尊。
万几多暇豫,八法自腾鶱。
龙凤争跳荡,虹霓互吐吞。
祥光昭法象,健体恊乾元。
挥霍风云势,涵濡雨露痕。
尧文纷焕采,宓画久穷源。
遍渥奎章赐,仍传诏旨温。
颁来皆琬琰,捧出尽瑶琨。
下逮惭孤梗,殊荣荷九阍。
瞻天初见日,学古莫窥藩。
箴守儒家说,书惊御笔援。
祗承虽往训,敬凛即王言。
拜舞随寮寀,珍藏示子孙。
传家何以报,世世颂君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皇帝召见臣子并赐予御书的情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首先,诗词开篇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况,用“警跸除黄道,周庐列紫垣”来形容皇帝出行的威严和尊贵。接着,诗人赞美皇帝的勤政爱民,将他比作古代的圣君舜、禹、羲、轩,认为皇帝使百姓安居乐业,户户淳朴,人人得以亲近皇帝。
然后,诗人提到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然能够挥毫泼墨,书写出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皇帝的才华,还象征着国家的祥瑞和强盛。皇帝的字迹如风云般挥洒自如,又如雨露般滋润万物,体现了他的仁慈与力量。
诗人进一步赞美皇帝的文采,认为他的书法和绘画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甚至超越了古代的名家。皇帝的御书和绘画被广泛赐予臣子,这些作品如同珍贵的宝石,被臣子们视为无上的荣耀。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赐予,感到无比的荣幸。他表示将努力学习古代圣贤的教诲,珍惜皇帝赐予的御书,并将它们传承给子孙后代。
最后,诗人表示将以忠诚和敬仰来回报皇帝的恩典,世代颂扬皇帝的功德。整首诗词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和感恩,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和传承文化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赐书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君臣关系和家族传承的影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