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过钓台同年陈于乔冯少登彭子豫夜月联舟步韵
功名奕叶羡云台,且向桐江一钓来。
雷雨已成天子业,丝纶何必故人才。
弓旌物色春长富,蓑笠衡门午未开。
枉教客星占太史,云山端不负初怀(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八)。
雷雨已成天子业,丝纶何必故人才。
弓旌物色春长富,蓑笠衡门午未开。
枉教客星占太史,云山端不负初怀(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科举考生夜游桐江钓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淡泊功名、向往自然的情怀。
开头用"功名奕叶"形容科举功名像树叶般繁茂,但马上转折说不如来桐江钓鱼,暗示对官场的疏离感。第三四句说皇帝的事业已成(雷雨象征皇权),何必非要老友相助(丝纶指钓鱼线,暗喻人际关系),体现独立自处的态度。
中间两句形成有趣对比:一边是朝廷招贤的旌旗(弓旌)在春天招摇,另一边是隐士的茅草屋(衡门)到中午还关着门,通过这种反差展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最妙:游客们(客星)白白让史官记录行踪,其实他们真正向往的始终是青山白云。这里的"客星"既指夜空的星星,也暗喻这些暂离科举的考生,说明他们内心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纯真追求。
全诗用钓鱼、关门、看星等生活化场景,把科举考生们暂时放下功名压力的轻松心情写得生动自然。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虽然人在功名路上,但心始终属于山水"的矛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