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薛道衡、虞世基和诗别见。) 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驻守边关的将士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艰苦环境的感慨。

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汉朝和匈奴没有和亲,战事不断。这位将士心系国家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握手河梁上"可能是与战友或亲人告别,独自来到遥远的北海边驻守。

当他骑着马在边关巡视时,不禁想起历史上的忠臣良将,内心充满感慨。眼前看到的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连风和阳光都显得凄凉。边塞荒无人烟,孤零零的城池周围没有邻居。这里的树木因为寒冷而显得苍老,野草枯萎,似乎永远等不到春天。

诗人用"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描绘了边关昼夜不同的景象:夜晚明月照耀着交河,白天阴山笼罩在浓雾中。大雁南飞,河水西流,这些自然景象更衬托出将士的孤独。

最后几句写将士长期在风霜中行军打仗,饱受艰辛。傍晚时分,边关特有的声音响起,远处飞扬的尘土预示着胡人骑兵的到来,暗示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全诗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将士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戍边生活的艰苦,充满了悲壮的情怀。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边关将士的忠诚与坚韧。

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