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菊 其六

秋尽怀抱空,灯残耿疏影。
潇潇风雨夕,相对生凄警。
袭露非一秋,拒霜未俄顷。
相酬无后期,留命有馀哽。
性违气候殊,根损支离甚。
护此寸意芳,便恐残年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即将结束时,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感慨。诗中的“秋尽怀抱空”表达了秋天结束,内心感到空虚和失落,仿佛怀抱中已经一无所有。接着,“灯残耿疏影”描绘了灯光微弱,映照出稀疏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潇潇风雨夕”),诗人与菊花相对,感到一种凄凉和警醒(“相对生凄警”)。这里的“凄警”不仅是对秋意渐浓的感伤,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诗人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的思考。“袭露非一秋,拒霜未俄顷”意思是菊花经历露水侵袭已不止一个秋天,它抵抗霜寒也不是一瞬间的事。这象征着菊花顽强的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感慨。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虽然菊花能抵抗寒冷,但它终究无法永恒地存在(“相酬无后期”)。这种无法回报的遗憾和无奈,让诗人感到“留命有馀哽”——即使生命还在,心中依然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悲痛。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与菊花一样,都不适应气候的变化(“性违气候殊”),根茎受损,身体也变得支离破碎(“根损支离甚”)。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希望保护这最后的“寸意芳”——内心深处那一丝美好的情感,因为他担心,随着残年的到来,这份美好也会消失殆尽(“便恐残年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坚韧和美好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哲思与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