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 其二

长安少年手持明月珠,道逢采桑妇,直前抛向红罗襦。

妇言客意何区区,秋胡有妇妇有姑。家有七尺之珊瑚,黄金白璧倾大都。

兰灯夜灿海马镜,麝烟朝晕博山炉。良人求官妾含荼,回文织就肠泪枯。

客还将去别作图,暗陬按剑无地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长安少年与采桑妇的偶然邂逅,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困境和内心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长安少年手持“明月珠”,这是一种象征财富和美好的宝物。他遇到采桑妇后,毫不犹豫地将珠子抛向她的红罗襦,表现出他的慷慨和对她的好感。然而,采桑妇的反应却冷淡而理智。她告诉少年自己的身份——她是秋胡的妻子,家中有婆婆需要照顾,暗示她已经有家庭责任,无法接受少年的好意。她还提到家中有珍贵的珊瑚、黄金和白璧,说明她的家庭并不贫穷,但她依然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因为她的丈夫在外求官,她只能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痛苦。

接下来,采桑妇提到自己织就的“回文”锦,这是古代女子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暗示她对丈夫的思念和泪水已经干涸。她劝少年带着珠子离开,另作图谋,因为她明白自己的生活已经无法改变,也不愿再牵扯进新的感情纠葛。

最后,诗中提到“暗陬按剑无地无”,意味着在暗处,有人心怀恶意,随时可能拔剑相向,暗示社会的险恶和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长安少年和采桑妇的对话,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境遇和内心的挣扎。少年虽然富有,但他的慷慨并未得到回应;采桑妇虽然拥有物质财富,但她的生活却充满了孤独和痛苦。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常常面临的无助和无奈。通过这个故事,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