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 其二

几段飞桥著翠烟,云间有路想通天。
古来何事非陈迹,道是神仙不见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游览武夷山的所见所感,其中充满了神秘与想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句诗背后的意思和魅力。

第一句“几段飞桥著翠烟”,想象中的飞桥凌空架在轻盈的翠烟之上。这里的“飞桥”指的是挂在山间或山谷间的桥梁,而“翠烟”则是翠绿的烟雾,象征着大自然的幽静和神秘。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第二句“云间有路想通天”,意指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有一条通向天际的山路。这里的“通天”象征着追求仙道、向往超越凡尘的精神追求。这句诗既表现了武夷山的巍峨壮观,也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第三句“古来何事非陈迹”,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许多事情都已成为历史,留下了痕迹。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厚重,提醒我们不要过多纠结于过往,而是要珍惜当下。

最后一句“道是神仙不见仙”,这句话有点像是说,虽然这里传说中有仙人居住,但实际上却难以觅得仙踪。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以及对现实世界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山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