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净远亭

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
远山秋后出,茅屋近来添。

现代解析

这首《小立净远亭》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内心的平和。

首句“清景无终极”是说,这清新美丽的景色似乎没有尽头,永远看不完。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欣赏,仿佛置身其中,时间都停滞了,景色永远新鲜。

第二句“频来未属厌”意思是,即使经常来这里,也不会感到厌倦。这说明作者对这片自然景色的热爱是持久的,每来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内心始终保持着对它的向往。

接下来“远山秋后出”描绘了一幅远景:远处的山峦在秋天过后显得更加清晰。这给人一种宁静、辽阔的感觉,仿佛世界变得更加开阔,心情也随之舒展。

最后一句“茅屋近来添”则是近景的描写:最近,这里新增了几间茅草屋。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让人感到一种质朴的温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词通过远近景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它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复杂的事物,而是源于简单、自然的日常。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