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舟夜

图书羁旅次,天地有孤舟。
砧杵千家月,关河一雁秋。
寒钟疏倦枕,乡梦绕青楼。
两鬓搔蓬短,何为学壮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秋夜舟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漂泊的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图书羁旅次,天地有孤舟"直接点明处境:带着书卷漂泊在外,茫茫天地间只有一叶孤舟相伴。这里用"天地"和"孤舟"的对比,突出人在旅途的渺小与孤独。

"砧杵千家月,关河一雁秋"是经典的对仗句。前句写听觉:月光下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声音;后句写视觉:边关河川上一只孤雁飞过。捣衣声让人想家,孤雁更添秋意,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思乡氛围。

"寒钟疏倦枕,乡梦绕青楼"写夜不能寐。寒冷的钟声断续传来,疲惫的旅人难以入睡,梦中都是家乡的景象。"青楼"在这里指故乡的楼阁,不是现代意义的娱乐场所。

最后两句"两鬓搔蓬短,何为学壮游"是诗人的自嘲:头发都稀疏了,为什么还要学年轻人出来远游呢?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把中年漂泊的无奈和后悔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孤舟、秋雁、寒钟等意象,配合"搔蓬短"这样的细节描写,把羁旅愁思写得既真实又动人。最妙的是结尾的自嘲,让读者在感受到沉重乡愁的同时,又能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