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感山题甘露台

讲师曾此雨天花,台筑山椒几岁华。
一盖云松擎羽葆,四盘江水走龙蛇。
好教绝顶崚嶒出,莫放浓阴荟蔚遮。
应有醍醐余味在,僧房试觅一杯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感山甘露台的游历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禅意。

诗的开头提到“讲师曾此雨天花”,这里的“讲师”可能是指古代的高僧或名师,他们曾在此地讲经说法,仿佛天上的花朵纷纷落下,象征着智慧与启迪的传播。接着,“台筑山椒几岁华”描绘了甘露台的位置,它建在山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一盖云松擎羽葆,四盘江水走龙蛇”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云松像一把巨大的伞,支撑着天幕,江水蜿蜒流淌,如同龙蛇般灵动。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律动。

“好教绝顶崚嶒出,莫放浓阴荟蔚遮”表达了作者对登顶的渴望,他希望站在最高处,俯瞰一切,不被浓密的云雾遮挡视线。这种追求高远、不被蒙蔽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最后两句“应有醍醐余味在,僧房试觅一杯茶”则转向一种宁静的享受。作者认为,甘露台上应该还留有醍醐的余味,醍醐在佛教中象征着最高的智慧。他想要在僧房中品尝一杯茶,感受这种智慧的余韵,体验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智慧、宁静和真理的追求。它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升华,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