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鄂州吴少保南楼

武昌城头起高阁,下见二江争一壑。
滔滔还作一江流,底用相遭苦相恶。
庾公当日此登临,拊髀北风思远略。
檐开历历汉阳树,多少雄心入开拓。
暮年出手竟抢攘,千丈涛头空寂寞。
何如乘月坐胡床,且共诸人跨鸾鹤。
平生枉恨王公弱,要是王公高一著。
古来经济有包荒,愦愦故应强凿凿。
只今遗址向千年,又见神州□□索。
凭栏堪赏亦堪嗟,长使游人望关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昌南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往事,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当下的思考。

前两句描述了南楼的景象


“武昌城头起高阁,下见二江争一壑。”这两句描绘了南楼建在武昌城头,从楼上看下去,可以看到两条江水交汇的景象。这里的“争一壑”是指江水在汇合处激烈地碰撞,形象地表现了水势的磅礴和壮观。

三四句写水的自然交融


“滔滔还作一江流,底用相遭苦相恶。”这两句意思是,最终两条江水还是汇合成了一个江流,它们原本没必要这么激烈地碰撞,彼此憎恶。这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则和矛盾的和解。

五六句引出历史人物


“庾公当日此登临,拊髀北风思远略。”这里的“庾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统辖武昌的庾亮,他曾在南楼上登临远望,思考北伐事宜。这句描写了一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七八句描写登楼所见


“檐开历历汉阳树,多少雄心入开拓。”庾公从楼上看去,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他心中涌动着开拓疆土的雄心壮志。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雄心壮志的敬佩。

九十句描写晚年的情景


“暮年出手竟抢攘,千丈涛头空寂寞。”庾公在晚年虽然仍想有所作为,但到了那个时候,江水已经显得寂寞孤独。这表达了对古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


“何如乘月坐胡床,且共诸人跨鸾鹤。”这两句意思是,倒不如在月光下悠闲地坐着,与朋友们一起飞升。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超脱和对未来的期盼。

全诗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下的思考。庾公的雄心壮志与晚年孤独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豪情壮志与现实落差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希望能够在自然和美好的事物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