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西庵老人的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深刻哲理。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西庵老人,谁不赞叹”,直接点出了这位老人在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他不仅在西方庵堂中受到尊敬,更是在东边和西边的各种小道、大路上都被人们所敬仰。这里的“东辙西蹊”象征着人生的各种路径和选择,而“路头坐断”则暗示老人已经超越了这些世俗的纷扰,达到了某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诗中提到“维三昧力,化身千百”。三昧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深度的冥想和专注。这里说老人通过三昧的力量,能够化身千百,意味着他具有超凡的能力,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世间。
然后,“北雨南云,青天霹雳”描绘了自然界中变幻莫测的景象,象征着世间的无常和变化。即使是这样的变化,老人依然能够应对自如,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定力。
最后,诗中提到“岂待形容,何处不见”,意味着老人的形象和影响无处不在,不需要特别描述,人们随处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而“须知闹市里,便是百草头荐”则进一步强调,即使在繁华喧嚣的市井之中,老人的智慧和教诲也如同百草中的精华,值得人们去发现和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庵老人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洞察世事的智慧。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种智慧和境界都能指引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