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山枯木竹石为汝湖学士题

衡山老人得奇趣,坐向寒空写枯树。
孤峰嶪嶪虎豹蹲,修竹离离凤凰翥。
邓林从此失珍材,碣石谁为徙天柱。
吁嗟不独模形似,劲质清标更生气。
槎枒不作妩媚姿,礧砢应无媕婀意。
忆昔山空薮泽深,樵夫牧竖时窥侵。
一朝点染入绢素,始信志士相知心。
洛阳三月春可怜,黄鹂碧草同娟娟。
桃李花开玉楼曙,梧桐枝拂金井寒。
西风野外动秋色,平芜惨淡生苍烟。
何如此石还此竹,古木千载俱依然。
吁嗟亦有王宰山水韦偃松,苦心白首徒为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明代画家文徵明(号衡山)创作的枯木竹石图,并通过生动的画面赞美了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寓意。

画面解析:
- 开篇写文徵明以"奇趣"视角描绘寒冬枯树,画面中孤峰如猛兽蹲伏,修竹似凤凰展翅,充满动态张力。
- 用神话典故(邓林、碣石)强调画中景物珍贵难得,暗喻画家技艺超凡,能化平凡为神奇。

艺术特色:
- 画作不仅形似,更传达出枯竹劲石的内在气韵:枯木枝干倔强不媚俗,竹石棱角分明无谄媚,象征文人的刚直品格。
- 通过对比(樵夫眼中普通草木→画中永恒艺术),突出艺术升华自然的力量。

深层寓意:
- 后半段用四季变换(春日的黄鹂碧草、秋日的苍烟野色)反衬画中竹石古木的永恒,暗示高尚品格经得起时间考验。
- 结尾提到唐代画家王宰、韦偃,感叹多数艺术家穷尽一生追求技艺,却难达到文徵明这样形神兼备的境界。

现代解读:
这既是幅生动的"画评",也是首哲理诗。诗人通过解读画作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艺术要能捕捉对象的精神内核,就像文徵明笔下的枯木竹石,看似萧条却蕴含顽强生命力。这种艺术观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不能只停留表面,而要感知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