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回朝享宴诗

幼习干戈未习诗,太平宴饮强留题。江南有福同君享,塞北凄凉祇自知。

剪发□□骑俊马,割衣剖腹补旌旗。貔貅百万临边境,那见先生点笔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武将的内心世界,既豪迈又带着几分无奈。

开头两句“幼习干戈未习诗,太平宴饮强留题”直接点明身份:作者是个从小习武的军人,不擅长吟诗作对,但在太平盛世的宴会上被要求题诗,只能硬着头皮写。这种反差感很有趣,让人看到一个粗犷武将被迫“文艺”的尴尬。

“江南有福同君享,塞北凄凉祇自知”是全诗最动人的部分。作者用对比手法说:你们在江南享受太平繁华,而我在塞北经历的艰苦凄凉只有自己知道。这句话既有军人的孤独,也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剪发骑俊马,割衣补旌旗”这两句(缺失部分可能是“结缰”或“绾鬃”类动作)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军旅生涯的艰辛:剪掉头发方便骑马,割下衣服补军旗。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战场上的狼狈与坚韧。

最后两句“貔貅百万临边境,那见先生点笔时”带点幽默的自嘲:百万大军压境时,哪见过你们这些文人提笔上阵?既调侃了文人的“纸上谈兵”,也暗含武将对自己实战经验的骄傲。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它不像文人诗那样讲究辞藻,而是用军人的直爽口吻,说出了“太平是打出来的”这个硬道理,同时流露出对和平的珍惜。这种“武人作诗”的反差,反而让诗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