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兼南唐小周后写真四首 其一

未合双鬟最小身,秦淮明月白门春。
汉宫莫话昭阳事,更有人閒返卧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形象,并借历史典故暗含深意。

前两句"未合双鬟最小身,秦淮明月白门春"用简单明了的画面勾勒出一个扎着双鬟发髻的少女形象。"最小身"强调她年纪尚小,"秦淮明月"和"白门春"则点出这是发生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春日场景,营造出柔美朦胧的意境。

后两句"汉宫莫话昭阳事,更有人閒返卧人"借用汉代赵飞燕姐妹的典故。诗人说不要谈论汉宫昭阳殿里的风流往事,因为现实中还有比那更令人唏嘘的故事。"返卧人"暗示这位少女将来可能会经历坎坷命运,就像历史上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一样。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是描写少女的青春美好,实则通过历史典故暗示她可能面临的悲剧命运。诗人用"秦淮明月"这样美好的意象与"返卧人"这样沉重的暗示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人世的沧桑。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