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沐浴后的清爽感受,并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前四句写沐浴后的畅快:温泉洗去一身污垢,穿上衣服感觉精神焕发。用清冽的泉水洗漱后,连喝三口都觉得比蜜糖还甜。这里用"垢如失"、"神充实"等生动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沐浴带来的身心愉悦。
中间四句突然转向历史典故:提到杨贵妃在华清池沐浴的著名故事,但笔锋一转,指出她身上的水珠还没干,就传来了安禄山造反的战鼓声。这里用"可怜"二字暗含讽刺,暗示沉迷享乐终将招致祸患。
最后两句借屈原"沧浪之水"的典故,表达诗人向往像古代隐士一样,在清流中洗涤帽缨(象征高洁品格),寄寓了洁身自好、远离纷争的人生态度。
全诗巧妙地将个人体验与历史反思结合,通过"沐浴"这个日常行为,引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自然,用"饴蜜""香雾"等具体意象让抽象感悟变得可感可知,最后用沧浪濯缨的典故收尾,余韵悠长。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