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诗十二首 其七 晚步松岭

岁寒犹见一丛青,高托层崖覆石屏。
夜月不侵无草地,晓风频护独椽亭。
荫垂千仞连云栈,响答长江入海溟。
倚杖闻猿却回首,下方谁梦到林坰。

现代解析

这首《丹霞诗十二首 其七 晚步松岭》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漫步在松岭间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的开头写到了一丛青松,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苍翠挺拔,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些青松高高地托起层层的山崖,仿佛覆盖着一道石屏,给人一种壮丽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月光和清晨的微风。月光不会照到没有草的地方,而清晨的风则轻轻吹拂着孤立的亭子,给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这里的“无草地”和“独椽亭”似乎在暗示人生中的孤独与逆境,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清冷的美感。

然后,诗人将视线投向更远的地方,松树的荫影垂落在千仞高的连云栈道上,仿佛与天相接;而松涛的声音则与长江的波涛相呼应,最终汇入大海。这里的“千仞连云栈”和“入海溟”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与恢弘,给人一种心境开阔的感觉。

最后,诗人倚杖而立,听到猿猴的叫声,回头望去,似乎在思考:下面的人有谁会梦到这片林间的景象呢?这句诗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味,仿佛在感叹世人忙于俗务,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体会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孤独、壮阔与超脱的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片松岭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