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拟岘台

叔子声名千古香,几多遗爱在襄阳。
后来景行瞻先哲,善政丰碑共久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拟岘台为背景,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叔子(西晋名将羊祜)的政绩,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善政的向往。

前两句"叔子声名千古香,几多遗爱在襄阳"直接点明主题:羊祜(字叔子)在襄阳为官时深得民心,他的好名声和惠民政策历经千年仍被传颂。"遗爱"指他留下的仁政遗产,就像花香一样持久不散。

后两句"后来景行瞻先哲,善政丰碑共久长"转向现实意义:后代人仰望这位古代贤人,他树立的德政榜样就像不朽的丰碑。这里用"丰碑"作比喻,既指实际纪念建筑,也象征精神标杆。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香"字巧妙连接名声与遗爱,把抽象品德变得可感 2. 通过古今对话(后人瞻仰先贤),突出优秀传统的延续性 3. "丰碑"的双关意义,既写实又写意

本质上,这是首借古喻今的政德赞歌,通过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传递"好官留名"的价值观,语言平实但寓意深远。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