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园由盛转衰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中描述了南园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南园鼎盛时,纷纷车马迹。”这里的“纷纷车马迹”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南园的热闹和人气,车马往来不断,显示出南园曾经的辉煌。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南园衰败后的情景:“须臾风景异,树老春寂历。”短短的时间里,南园的风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树木老去,春天也变得冷清。这里的“须臾”强调了时间的短暂,暗示了繁华的易逝。
最后,诗人总结道:“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盛衰无常,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诗人通过对南园盛衰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无论是南园的繁华,还是人生的辉煌,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因此,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起伏,珍惜当下,不被一时的荣华所迷惑。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盛衰无常,世事难料。它提醒我们,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都应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被外界的变迁所左右。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