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四宾主 其十

大地山河眼里尘,自古至今强立名。
只个绝边无缝塔,不曾来往逐人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本质的智慧。诗人通过描绘“大地山河”这一宏大的景象,将其比作眼中的尘埃,意味着在更广阔的视角下,世间万物都显得微不足道。这并非贬低自然,而是强调人类过于执着于给事物命名、分类,试图用“强立名”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控世界。

“绝边无缝塔”是一个象征,可能代表一种无法被分割、无法被定义的终极真理或境界。诗人认为,这种真理或境界是超越人类情感的,不会被世俗的情感所左右,因此“不曾来往逐人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在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和世俗的纷扰所迷惑,应该追求一种更深刻、更本质的理解。它倡导一种超越名利、超脱情感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以更开阔的胸怀去看待世界和人生。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