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谒白水仓颉庙(1990—1995年 陕西)

古冢柏奇名“转枝”,人间风雨许君知?
荣枯消息费沉思。
文字祖宗惊梦碎,斧斤“革命”至于斯!
残桩无语夕阳时。

现代解析

这首《浣溪沙》通过描绘白水仓颉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开篇“古冢柏奇名‘转枝’”描绘了庙前古老的柏树,它的枝干盘旋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里的“转枝”不仅是对柏树形态的描写,也暗示了历史的曲折变化。

“人间风雨许君知?”作者向仓颉这位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发问,询问他是否了解人间的风雨变迁。仓颉作为文字的创始人,象征着文化的传承,而“风雨”则代表了历史的动荡和变化。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荣枯消息费沉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柏树的荣枯象征着历史的兴衰,而“费沉思”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切的深刻反思和感慨。历史的变化莫测,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文字祖宗惊梦碎”一句,直接点出了仓颉作为文字祖宗的象征意义。仓颉创造的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而“惊梦碎”则暗示了文化的断裂和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传承并非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遭到破坏。

“斧斤‘革命’至于斯!”这里的“斧斤‘革命’”指的是对文化的破坏和改革。作者感叹,即使是仓颉这样的文化象征,也难逃被破坏的命运。这一句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的担忧和无奈。

最后,“残桩无语夕阳时”描绘了夕阳下残破的柏树桩,它默默无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无奈。这一景象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象征,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忧虑。

整首词通过对白水仓颉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柏树的形象,象征了历史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文化断裂和破坏的担忧。同时,这首词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珍贵,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