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吏隐堂》描绘了一种远离喧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事因地僻方知少”是说,因为地处偏僻,远离繁华,所以接触到的事务也就少了。这里作者通过地理位置的选择,暗示自己主动减少与外界的联系,追求一种清静的生活。
第二句“官得公余始信闲”则进一步说明,只有在完成公务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悠闲自在。作者通过“始信闲”表达了一种对空闲时光的珍视,认为只有在公务之外,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第三句“且喜诗同文史乐”表明,作者在闲暇时以诗文和文史为乐,享受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诗同文史”代表了作者的兴趣和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这种乐趣是内在的、不依赖于外物的。
最后一句“不须身与利名关”是整首诗的总结,作者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与名利挂钩,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超脱,强调了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远离喧嚣、享受闲暇的生活,传达了一种不慕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不被外界的名利所束缚。这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真正的幸福。
刘舜臣
刘舜臣,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为贺契丹国主生辰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四年时知石州(同上书卷一五)。皇祐二年(一○五○)时为同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一六八)。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时知阶州(同上书卷二三七)。